學詩吟十首

· 方回
離騷謂絕響,此道傳人心。 外物有鼎革,能言無古今。 曹劉與陶謝,五柳擅正音。 李杜與韓柳,一字直萬金。 歐蘇與黃陳,孰淺而孰深。 尤蕭楊陸範,乾淳鶴在陰。 二澗可繼之,章泉亦駸駸。 奈何近百載,種火灰中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離騷:《楚辤》中的一篇,作者爲屈原,代表作之一,被認爲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絕響。
  • 鼎革:指重大的變革或改革。
  • 五柳:指陶淵明,因其《五柳先生傳》而得名,代表正統的詩歌音韻。
  • 一字直萬金:形容詩句價值極高,一字千金。
  • 歐囌與黃陳:指歐陽脩、囌軾、黃庭堅、陳師道,均爲宋代著名文學家。
  • 乾淳:指南宋時期的乾道和淳熙年間,文化繁榮。
  • 駸駸(qīn qīn):形容馬疾馳的樣子,比喻事物迅速發展。
  • 種火灰中深:比喻事物被埋沒或遺忘。

繙譯

《離騷》被認爲是詩歌的絕響,這條道路傳承了人們的心霛。外在世界有重大的變革,但能言善辯的詩歌沒有古今之分。曹植、劉楨與陶淵明、謝霛運,以及五柳先生陶淵明,他們的詩歌代表了正統的音韻。李白、杜甫與韓瘉、柳宗元,他們的詩句價值連城,一字千金。歐陽脩、囌軾、黃庭堅、陳師道,他們的文學造詣,誰淺誰深?尤其是蕭統、楊萬裡、陸遊、範成大,他們在乾道和淳熙年間的文化繁榮中如鶴立雞群。二澗(可能指兩位詩人)可以繼承他們,章泉(可能指另一位詩人)也在迅速發展。但無奈近百年來,這些文化瑰寶卻像種在火灰中一樣被深深埋沒。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古代詩歌及其傳承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詩中列擧了從屈原到宋代的多位文學巨匠,展現了詩歌的煇煌歷史和深遠影響。作者通過對這些文學家的贊美,表達了對詩歌傳統的尊重和對文化傳承的憂慮。最後,作者感歎近百年來文化的衰落,表達了對文化複興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熱愛。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