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晴
驟雨送殘雪,山澗沒半膝。
悠悠入深溪,想復高數尺。
赤土流水紅,青土流水碧。
寸步阻爛泥,詩眼返自德。
維茲九江路,巴蜀通大驛。
今事既不然,取道浮樑側。
西偏數巨港,春漲輒泛溢。
無橋復無船,僕曹爲予戚。
老夫負膽氣,動爲萬里役。
江河淮湖間,徑度無怖色。
恭惟天所棐,豈不在正直。
但行無所苦,前路皆晴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驟雨:突然下起的大雨。
- 詩眼:指詩人的觀察力或詩中的精彩之處。
- 返自德:返回內心的道德修養。
- 維茲:這裏。
- 巴蜀:古代指四川一帶。
- 取道:選擇路線。
- 浮樑:古代的一種橋樑形式。
- 僕曹:僕人。
- 負膽氣:有勇氣。
- 恭惟:恭敬地認爲。
- 天所棐:天意所賜。
翻譯
突然下起的大雨送走了殘餘的雪,山澗的水位漲到了半膝高。水流緩緩地流入深溪,我想它應該已經漲得很高了。紅色的泥土被流水染紅,青色的泥土被流水染綠。每一步都陷在爛泥中,我作爲詩人的觀察力反而回到了內心的道德修養。這裏的九江路,原本是通往巴蜀的重要驛站。但現在情況並非如此,我選擇了一條經過浮樑側的路線。西邊有幾個大港口,春天的漲水常常氾濫。既沒有橋也沒有船,我的僕人爲我感到憂慮。我這個老人有着勇氣,經常爲了萬里行程而動身。在江河湖海之間,我徑直渡過,毫無畏懼。我恭敬地認爲這是天意所賜,難道不正是正直的體現嗎?只要前行,就沒有什麼可苦的,前方的路都是晴朗的日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通過驟雨、殘雪、山澗、流水等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不易。詩中「赤土流水紅,青土流水碧」一句,色彩鮮明,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雨後的自然景色。後文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對天意的敬畏和信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堅韌不拔的品格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彭湖道中雜書五首 其一 》 —— [ 元 ] 方回
- 《 宗陽宮訪葉西莊亨宗飲尋杜南穀道堅不值留詩並呈戴帥初 》 —— [ 元 ] 方回
- 《 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 》 —— [ 元 ] 方回
- 《 丞相大觀文馬公先生 》 —— [ 元 ] 方回
- 《 同曹清父西郊紀事五首 其五 》 —— [ 元 ] 方回
- 《 謝康使君見訪示詩觀奕 》 —— [ 元 ] 方回
- 《 西齋秋感二十首 》 —— [ 元 ] 方回
- 《 過崇德縣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