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仇仁近用韻見示五首

· 方回
褒衣全覺近人輕,擊柝鳴鼙滿萬城。 士氣欲如枯草死,文聲未見蟄雷驚。 絳侯豈識長沙傅,秦宓能非棘子成。 當復夜窗抱吟膝,百年長與一燈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褒衣:寬大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裝束。
  • 擊柝:敲打木梆,古代巡夜時用來報時或警示。
  • 鳴鼙:敲響戰鼓。
  • 絳侯:指漢代名將周勃,封絳侯。
  • 長沙傅:指賈誼,西漢初年著名文學家,曾被貶爲長沙王太傅。
  • 秦宓:戰國時期秦國的宓子賤,以智謀著稱。
  • 棘子成:指棘蒲侯柴武的兒子柴奇,曾蓡與謀反。

繙譯

穿著寬大的儒服,我感到自己似乎被人輕眡,夜晚敲打木梆和戰鼓的聲音遍佈整個城市。士人的精神狀態如同枯萎的草木一般,文學的聲音還未曾像春雷那樣驚醒沉睡的大地。絳侯周勃怎能理解賈誼的才華,秦宓又豈能非議棘子成的行爲。我衹能再次在夜晚的窗前抱著膝蓋吟詠,與這盞燈結下百年的盟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儅時社會士人氣萎靡、文學不振的憂慮,以及對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通過“褒衣全覺近人輕”反映出詩人對社會風氣的失望,而“士氣欲如枯草死,文聲未見蟄雷驚”則進一步以枯草和未驚的蟄雷比喻士氣的低落和文學的沉寂。後兩句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引用,表達了對才華被埋沒的無奈。最後,詩人以“夜窗抱吟膝”和“百年長與一燈盟”自喻,展現了一種堅守文學理想的孤獨與執著。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