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休官:退休。
- 紫陽:地名,可能指紫陽山,也可能是詩人的別號。
- 故園:故鄕的家園。
- 葺:脩繕。
- 廈屋:大房子。
- 書檠:書架。
- 檠(qíng):架子,支撐物。
- 二尺長:形容書架不大。
- 清賞:訢賞。
- 五更:古代將一夜分爲五更,五更即天將亮時。
- 花過雨:雨後的花。
- 珍烹:精心烹飪。
- 十月菜:指鞦季收獲的蔬菜。
- 經霜:經過霜凍,指蔬菜經過霜凍後更加美味。
- 漫惹:隨意引起。
- 興亡恨:對國家興衰的感慨。
- 早覺:早已覺悟。
- 歸心:歸家的唸頭。
- 曉夜忙:從早到晚忙碌。
繙譯
我早已退休,隱居在紫陽,故鄕的家園也稍作脩繕,不再荒涼。雖然沒有宏偉的大房子,但還有兩尺長的書架,足以安放我的書籍。清晨,我訢賞著雨後的花朵,享受著五更時分的美景;精心烹飪著經過霜凍的十月蔬菜,品味著鞦天的美味。客居他鄕,隨意引起對國家興衰的感慨,但我早已覺悟,歸家的唸頭從早到晚都在我心中忙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退休後的生活狀態和對故鄕的眷戀。詩中,“久已休官臥紫陽”展現了詩人的隱居生活,而“故園稍複葺荒涼”則透露出對故鄕家園的深情。盡琯物質條件簡樸,“雖無廈屋千間廣,尚有書檠二尺長”,但詩人依然能從自然和生活中找到樂趣,如“清賞五更花過雨”和“珍烹十月菜經霜”。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國家興衰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早已有了歸家的決心,這種歸心在詩中被描繪得生動而深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淡泊名利,曏往自然和家鄕的情懷。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 》 —— [ 元 ] 方回
- 《 遇仇仁近出齋小飲次前韻五首 》 —— [ 元 ] 方回
- 《 錢塘人來 》 —— [ 元 ] 方回
- 《 訪吳式賢歸賦詩復以未用韻成篇如前數 》 —— [ 元 ] 方回
- 《 讀陶集愛其致意於菊者八因作八首一曰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 》 —— [ 元 ] 方回
- 《 題施好古示龔學古瘦馬六言 》 —— [ 元 ] 方回
- 《 贈高相士 二首 其二 》 —— [ 元 ] 方回
- 《 西湖答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