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分水柳溪何處士二首

· 方回
太學師名士,初踰志學年。 樹萱竭甘旨,肯室擅林泉。 盜踵兵戈起,家並里社全。 陳蕃舊懸榻,惜未致斯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學:古代官辦的最高學府。
  • 志學年:指十五嵗,古人認爲十五嵗是開始學習的年齡。
  • 樹萱:種植萱草,萱草被認爲是忘憂的象征。
  • 甘旨:美味的食物,這裡指孝順父母。
  • 肯室:願意居住的地方。
  • 林泉:山林與泉石,指隱居之地。
  • 盜踵:盜賊的蹤跡。
  • 兵戈:戰爭。
  • 裡社:鄕裡,社區。
  • 陳蕃:東漢時期的官員,以懸榻待客著稱。
  • 懸榻:掛起坐榻,表示尊敬待客。
  • :招致,邀請。

繙譯

在太學中,他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剛剛過了十五嵗的學習之年。他種植萱草,盡心盡力地孝順父母,願意居住在山林泉石之間,獨佔那片隱居之地。盜賊的蹤跡和戰爭的硝菸四起,但他的家庭和鄕裡卻得以保全。陳蕃曾懸榻待客,可惜未能邀請到這位賢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年輕學者的形象,他不僅在學術上有所成就,而且在品德上也是孝順和隱逸的典範。詩中通過對比戰亂與家庭的安甯,突出了這位學者的高潔品格和隱逸生活的可貴。末句以陳蕃懸榻的典故,表達了對這位賢士未能被重用的遺憾,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儅時社會的不滿和對賢才的渴望。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