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呂襄陽

· 方回
將軍報國寸心丹,滿眼兒孫盡好官。 一品已頒新印綬,九重猶許舊衣冠。 碑存峴首懷羊祜,箭著浮圖恨賀蘭。 公論百年應自定,且留忠節後人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悼念。
  • 呂襄陽:人名,可能是指呂姓的某位襄陽人士。
  • 寸心丹:比喻忠誠的心。
  • 好官:稱職的官員。
  • 印綬:官印和系印的絲帶,代表官職。
  • 九重:指皇帝,因古代認爲天有九重,故用以比喻皇帝。
  • 舊衣冠:指舊時的官服,代表官職或身份。
  • 峴首: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陽市。
  • 羊祜:西晉名將,曾在峴山有功。
  • 浮圖:佛塔。
  • 賀蘭:地名,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
  • 公論:公衆的評價。
  • 忠節:忠誠和氣節。

翻譯

將軍爲國家盡忠,心懷赤誠,他的兒孫們也都成爲了優秀的官員。他已經獲得了一品官職的新印綬,皇帝仍然允許他保留舊時的官服。他的紀念碑立在峴山之首,讓人懷念羊祜的功績,而他的箭矢射在佛塔上,留下了對賀蘭的遺憾。公衆的評價會在百年後自然定論,但他的忠誠和氣節將留給後人去評說。

賞析

這首作品悼念了一位忠誠的將軍,讚揚了他及其家族的忠誠和功績。詩中通過「寸心丹」、「好官」、「新印綬」、「舊衣冠」等詞語,展現了將軍及其家族的榮耀和地位。同時,通過「碑存峴首」和「箭著浮圖」的典故,表達了對將軍功績的懷念和對未竟事業的遺憾。最後,詩人認爲將軍的忠誠和氣節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留給後人去評價和紀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忠誠和功績的崇高敬意。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