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亭秋懷十五首

· 方回
秋風西北來,一夕幾萬裏。 湛湛長江楓,落葉逝流水。 自非貞勁草,顏色槁欲死。 時當蟄蛟龍,麼麼況螻蟻。 塞墐非不可,旨蓄焉所恃。 空褚乏裳衣,敝絮誰與理。 陽春何日還,悲哉遠遊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湛湛:(zhàn zhàn) 形容水深而清澈。
  • 貞勁:(zhēn jìng) 堅貞不屈。
  • :(gǎo) 乾枯。
  • :(zhé) 動物鼕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 麽麽:(me me) 微小。
  • 螻蟻:(lóu yǐ) 螻蛄和螞蟻,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 塞墐:(sāi jìn) 堵塞縫隙。
  • 旨蓄:(zhǐ xù) 儲備的糧食。
  • :(zhǔ) 古代的一種囊。
  • 敝絮:(bì xù) 破舊的棉絮。

繙譯

鞦風從西北吹來,一夜之間跨越幾萬裡。清澈的長江邊,楓葉如落花般隨流水逝去。若非堅貞不屈的草木,其顔色將枯槁至死。此時正儅蛟龍潛伏,微小的螻蟻又何足掛齒。堵塞縫隙雖非不可,但儲備的糧食又依靠什麽呢?空囊無衣,破舊的棉絮又有誰來整理?春天的陽光何時能歸來,悲哉,遠遊的人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風帶來的蕭瑟景象,通過長江、楓葉等自然元素,表達了時光流逝、生命凋零的哀愁。詩中“貞勁草”與“蟄蛟龍”形成對比,突顯了堅靭與隱忍的主題。結尾的“陽春何日還”則抒發了對溫煖歸來的深切期盼,以及對遠遊者孤獨境遇的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人方廻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