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亭秋懷十五首

· 方回
宣父老於行,苦辛定六藝。 至今峨冕旒,萬國奉蒸祭。 當時困在陳,粒粟不能致。 宰割諸侯王,重瞳氣蓋世。 燒紀不啻蝨,烹周僅若彘。 焉知千金首,乃爲馬童利。 此口酒可澆,是事可以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宣父:指孔子。
  • 六藝: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包括禮、樂、射、禦、書、數。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禮帽和禮帽前後的玉串。
  • 蒸祭:古代的一種祭祀方式。
  • 在陳:指孔子周遊列國時,在陳國受睏,糧食斷絕的典故。
  • 重瞳:指項羽,傳說項羽有重瞳,即眼睛有兩個瞳孔。
  • 燒紀:指項羽燒燬秦朝的宮殿。
  • 烹周:指項羽烹煮周苛,周苛是劉邦的將領,被項羽俘虜後烹殺。
  • 馬童:指項羽的馬童,項羽在烏江自刎時,被自己的馬童所殺。

繙譯

孔子一生奔波勞碌,辛苦地確定了儒家的六藝。至今他的形象如同戴著禮帽的帝王,受到萬國的祭祀。儅年他在陳國受睏,連一粒糧食都無法得到。而項羽,那個有著蓋世氣概的重瞳之人,宰割諸侯,燒燬秦宮,烹殺周苛,卻未曾想到自己的頭顱價值千金,最終被自己的馬童所利用。這些往事,如今衹需一盃酒便可澆滅心中的憂愁,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置之不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孔子和項羽兩位歷史人物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感慨。孔子雖一生睏頓,但他的學說和形象卻流傳千古,受到萬世敬仰;而項羽雖一時威風,最終卻落得悲慘下場。作者通過這種對比,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歷史的殘酷,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超脫和釋然的態度,認爲往事如菸,衹需一盃酒便可忘卻煩惱,其他的事情都不值得過分執著。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