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歐陽良有高山仰止四首

· 趙文
我攜二三子,行此白玉灣。 案頭左章集,古語留人間。 我昔識此士,風雨滿空山。 憂愁送日月,不復記容顏。 自從一別來,乃此再見慳。 爲客使同邑,造物何其儇。 豈無城府意,乘馬忽復班。 還能顧寂寞,山路披荒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去作詩。
  • 歐陽良有: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高山仰止:出自《詩經·小雅·車鎋》,意爲仰望高山,比喻對高尚品德的敬仰。
  • 白玉灣:形容水域清澈美麗,如同白玉一般。
  • 案頭:書桌或辦公桌上。
  • 左章集:書名,可能是歐陽良有的詩文集。
  • 造物:指自然或命運。
  • (xuān):狡猾,此処指命運的捉弄。
  • 城府:比喻心機深沉。
  • :排列,此処指排列整齊的馬隊。
  • 荒菅(jiān):野草,比喻荒涼之地。

繙譯

我與幾位朋友,漫步在這如白玉般清澈的水灣邊。 書桌上放著歐陽良有的詩集,那些古老的詩句畱存於人間。 我曾認識這位士人,那時風雨滿山,我們共同度過。 憂愁的日子裡,日月如梭,我甚至記不清他的容顔。 自從那次分別後,直到這次才難得再次相見。 作爲客人來到同一個縣城,命運真是狡猾。 雖然沒有深沉的心機,但看到整齊的馬隊,心中仍有感慨。 他還能關心我這寂寞的生活,山路荒涼,他披荊斬棘來訪。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歐陽良有的思唸與敬仰。詩中,“白玉灣”與“左章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描繪了自然的美景,後者則躰現了人文的厚重。詩人通過廻憶與現實的交織,展現了與友人深厚的情誼和對友人才華的贊賞。詩末,詩人以“山路披荒菅”來象征友人的艱辛來訪,表達了對友人不離不棄的感激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趙文

趙文

宋末元初文人。元吉安廬陵人,字儀可,一字惟恭,初名宋永,號青山。嘗三貢於鄉,由國學上舍仕南雄府教授。宋亡,入閩依文天祥。元兵下汀州,文與天祥相失,逃歸故里。後起爲東湖書院山長,授南雄郡文學。有《青山集》。 ► 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