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金華餘仲揚山水

人言吳中山水好,坐使絕境那能到。 金華山人懷故山,時拂冰紈寫幽島。 贈君此圖更絕奇,妙墨精思奪天造。 陂陀重阜隱喬木,掩仰遙汀帶文藻。 石嶠雲生暮色微,海門潮落秋風早。 賀監居臨鑑湖曲,子猷宅近山陰道。 江清落日棹船回,照水新袍影顛倒。 高情千古摹前哲,世俗紛華豈堪保。 經年烽火遍江南,萬壑千峯跡如掃。 畸人奔走厭塵濁,試觀圖畫開懷抱。 思傍幽林結茅屋,柴門低映寒藤老。 放鶴前山戴笠歸,獨把長劖拾瑤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華山人:指金華的隱士。
  • 冰紈:細密的白色絲織品。
  • 幽島:幽靜的小島。
  • 陂陀(bēi tuó):不平坦。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遙汀(tīng):遠處的沙灘。
  • 文藻:文采,比喻美麗的景色。
  • 石嶠(jiào):山峯。
  • 海門:海口,出海口。
  • 賀監:指賀知章,唐代詩人。
  • 鑑湖:即鏡湖,在今浙江紹興。
  • 子猷(yóu):指王徽之,東晉書法家。
  • 山陰道:指通往山陰(今浙江紹興)的道路。
  • 新袍:新衣服。
  • 高情:高尚的情操。
  • 摹前哲:模仿前賢。
  • 烽火:戰火。
  • 畸人:不合世俗的人。
  • 塵濁:塵世的污濁。
  • 長劖(chán):長柄的鏟子。
  • 瑤草:傳說中的仙草。

翻譯

人們都說吳中的山水美,卻使得那些絕美之地難以到達。金華的隱士懷念故鄉的山,時常拂拭着冰紈描繪幽靜的小島。贈給你的這幅畫更是絕妙奇異,精妙的構思和畫技彷彿超越了天工。山坡重重,樹木高大遮蔽,遠處的沙灘上文采斑斕。山峯上的雲霧在傍晚微微升起,海口的潮水在秋風中早早退去。賀知章的居所臨近鏡湖的彎曲處,王徽之的宅邸靠近通往山陰的道路。江水清澈,落日時分划船歸來,照映着水中新衣的倒影。高尚的情操千古流傳,模仿前賢,世俗的繁華怎能長久保持。多年來戰火遍佈江南,萬壑千峯的蹤跡如同被掃除。不合世俗的人厭倦塵世的污濁,試着觀賞這幅圖畫以開闊胸懷。想要在幽靜的樹林旁搭建茅屋,柴門低矮,寒藤古老。放鶴在前山,戴着斗笠歸來,獨自拿着長柄鏟子去拾取仙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金華山人對故鄉山水的懷念與嚮往,通過贈畫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世俗繁華的淡漠。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冰紈寫幽島」、「陂陀重阜隱喬木」等,展現了山水畫的絕妙之處。同時,通過對前賢的模仿和對戰亂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高尚情操和隱逸生活的追求。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優美,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劉永之

元臨江清江人,字仲修,號山陰道士。少隨父宦遊,治《春秋》學,工詩文,善書法。日與楊伯謙、彭聲之輩講論風雅,當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聽辭歸。有《山陰集》。 ► 1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