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題伯父雙峯樵隱四首

· 楊載
石樹盤根瘦,沙溪激浪清。 竹間看犢臥,木末見人行。 穡事常分力,樵歌輒和聲。 從來攜杖處,不礙白雲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樹:長在石頭上的樹。
  • 盤根:樹根盤繞。
  • :形容樹幹細長。
  • 沙溪:沙質河牀的小溪。
  • 激浪:波浪翻滾。
  • 竹間:竹林之間。
  • :小牛。
  • 木末:樹梢。
  • 穡事:農事,耕種。
  • 攜杖:拄着柺杖。

翻譯

石樹的根盤繞在瘦弱的樹幹上,沙質小溪中波浪翻滾清澈。 在竹林之間,可以看到小牛安靜地躺着,樹梢上隱約可見行人的身影。 農事繁忙時,大家常分擔勞力,樵夫的歌聲總是和諧地響起。 無論何時攜杖行走,都不會妨礙白雲自在地生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的田園風光,通過石樹、沙溪、竹林、小牛等自然元素,展現了鄉村生活的和諧與寧靜。詩中「穡事常分力,樵歌輒和聲」體現了鄉村人民的勤勞與團結,而「不礙白雲生」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生活的豁達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清新脫俗之感。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