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溪書院爲何能舉賦

江海歸來兩鬢霜,仙源深處結茅堂。 參差樹映春山遠,窈窕橋通碧澗長。 金匱藏書遺鳥跡,石田種玉起虹光。 只愁來往迷花嶼,預擬藤陰問釣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仙溪書院:指位於仙溪的書院,仙溪可能是一個地名,書院是古代的學習場所。
  • 金匱藏書:指珍貴的書籍被珍藏。金匱,古代用以珍藏文獻的金屬櫃。
  • 鳥跡:指古代的文字,如鳥篆等。
  • 石田種玉:比喻在平凡的地方培養出傑出的人才。
  • 虹光:彩虹的光芒,比喻美好和希望。
  • 花嶼:花島,指美麗的地方。
  • 藤陰:藤蔓的陰影。
  • 釣航:釣魚的小船。

翻譯

江海漂泊歸來,雙鬢已染霜白,深藏於仙源之中,結廬建堂。 樹木參差,映襯着遠方的春山,橋影窈窕,通往碧澗的深處。 珍貴的書籍藏於金匱之中,留下古老的文字,石田之中培育出如玉般的人才,閃耀着希望的光芒。 只怕往來間迷失在這花島般的美景中,預先打算在藤蔭下詢問通往釣魚小船的路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仙溪書院的寧靜與深遠,通過「江海歸來」與「結茅堂」展現了歸隱的意境。詩中「參差樹映春山遠」與「窈窕橋通碧澗長」運用了對仗和意象的疊加,生動地勾勒出一幅山水書院的美景。後兩句「金匱藏書遺鳥跡,石田種玉起虹光」則巧妙地運用比喻,表達了書院珍藏文化與培養人才的寓意。結尾的「迷花嶼」與「問釣航」則帶有一種隱逸與尋覓的情懷,增添了詩意的深度。

劉永之

元臨江清江人,字仲修,號山陰道士。少隨父宦遊,治《春秋》學,工詩文,善書法。日與楊伯謙、彭聲之輩講論風雅,當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聽辭歸。有《山陰集》。 ► 1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