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敕使聯鑣上翠岑,飛泉躍澗吼雷音。 凌高一覽知天遠,迂曲千蹊覺洞深。 龍蟄滄溟蛟舞壑,梟橫碧落鳳歸林。 山靈護得神祠在,苔蝕秦碑古樹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敕使:皇帝派遣的使者。
  • 聯鑣:並馬而行。
  • 翠岑:青翠的山峯。
  • 躍澗:跳躍的溪流。
  • 吼雷音:形容水聲如雷鳴。
  • 凌高:登高。
  • 迂曲:曲折。
  • 千蹊:許多小路。
  • 龍蟄:龍潛伏。
  • 滄溟:大海。
  • 蛟舞壑:蛟龍在深谷中舞動。
  • 梟橫:梟鳥橫飛。
  • 碧落:天空。
  • 鳳歸林:鳳凰歸巢。
  • 山靈:山神。
  • 苔蝕:苔蘚侵蝕。
  • 秦碑:秦代的石碑。
  • 古樹陰:古老的樹木下的陰影。

翻譯

皇帝的使者並馬登上青翠的山峯,飛泉和躍澗發出雷鳴般的聲音。 登高遠望,知道天空的遼闊,曲折的小路讓人感覺洞穴的深邃。 龍潛伏在大海,蛟龍在深谷中舞動,梟鳥在天空中橫飛,鳳凰歸巢於林。 山神保護着神祠的存在,苔蘚侵蝕着秦代的石碑,古樹下形成陰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泰山壯麗的自然景觀和神祕的宗教氛圍。通過「敕使聯鑣上翠岑」和「凌高一覽知天遠」等句,展現了泰山的雄偉和高遠。詩中「龍蟄滄溟蛟舞壑,梟橫碧落鳳歸林」運用了生動的動物形象,增強了詩的動感和神祕感。結尾的「山靈護得神祠在,苔蝕秦碑古樹陰」則體現了泰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宗教意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泰山的自然美和人文魅力。

汪元量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雲子。度宗鹹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廷。宋亡,隨北去。後爲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爲詩慷慨有氣節,多紀國亡北徙事,後人推爲“詩史”。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