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相和歌辭:古代樂府詩的一種體裁,多用於宴會或祭祀場合。
- 飲馬長城窟:指在長城下的水源處給馬飲水。
- 馬嘶:馬的嘶鳴聲。
- 水腥:水中有血腥味,暗示戰爭的殘酷。
- 徵人骨:指戰死沙場的士兵的遺骨。
- 潺湲:水流動的聲音,這裏指泉水清澈流動。
- 骨中冤:指戰死者心中的冤屈和不甘。
- 四海:指天下,整個世界。
- 還魂:指死而復生,這裏比喻冤屈得到昭雪。
- 嗚咽聲:哭泣或悲鳴的聲音。
翻譯
遊客在長城下,給馬飲水於長城的泉窟。 馬嘶鳴着,似乎聞到了水中的血腥味,那是因爲水中浸泡着戰士的遺骨。 這泉水豈不是清澈流動的嗎?但終究不能洗去戰士骨上的塵土。 洗淨了骨上的泥土,卻洗不去骨中的冤屈。 如果這些遺骨能像流水一樣,那麼天下或許還有還魂的可能。 空留下悲鳴的聲音,那聲音中似乎還含着未盡的話語。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長城下飲馬的場景,深刻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戰士的無辜犧牲。詩中「馬嘶聞水腥,爲浸徵人骨」一句,以馬的嘶鳴和水中的血腥味,間接揭示了戰爭的慘烈。後文「洗盡骨上土,不洗骨中冤」則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表達了即使外在的塵土被洗淨,內心的冤屈和不甘卻永遠無法消除。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戰爭犧牲者的哀悼和對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