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辭賈公

雲水飄飄物外遊。垂綸獨釣大神舟。遇迷苦海不吞鉤。 卻返碧波歸去後,家山重會馬丘劉。玉壺金液宴仙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浣溪沙:詞牌名,原爲唐代教坊曲名。
  • 譚處端:金代道士,全真教七真之一。
  • 雲水:比喻行雲流水般的生活,指隱逸或遊歷四方。
  • 物外:世外,指超脫於塵世之外。
  • 垂綸:垂釣,綸是釣魚用的絲線。
  • 大神舟:指宏偉的船隻,這裏比喻修行之路。
  • 苦海:佛教用語,比喻充滿苦難的塵世。
  • 吞鉤:指被釣上鉤,比喻被世俗所困。
  • 碧波:清澈的波浪,這裏指清淨的境界。
  • 家山:家鄉的山,比喻歸隱之地。
  • 馬丘劉:可能是指三位道友或同修。
  • 玉壺金液:比喻仙家的美酒或靈藥。
  • 宴仙儔:與仙人爲伴,共飲仙酒。

翻譯

在雲水間飄蕩,超脫塵世的遊歷。獨自垂釣於宏偉的修行之舟。在迷茫的苦海中,魚兒並未上鉤。

迴歸清澈的波浪後,回到家鄉的山中,與馬丘劉等道友重逢。我們共飲仙家的美酒,與仙人爲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超脫塵世的隱逸圖景,通過「雲水飄飄」、「垂綸獨釣」等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遠離塵囂生活的嚮往。詞中「苦海不吞鉤」寓意深刻,既體現了作者對塵世苦難的洞察,也表達了他不受世俗誘惑的決心。結尾的「家山重會」與「宴仙儔」則展現了作者與道友相聚的歡樂,以及對仙境生活的憧憬。整首詞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譚處端作爲道士的修行理念和精神追求。

譚處端

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於洛川之上。有《水雲前後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