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自然之道,稟根元、真正精神圓聚。一點靈光無內外,明徹輝通玄戶。寂淡偏宜,貧閒最好,物外逍遙處。長長不昧,湛然神室常住。 無論妙奧難窮,須憑慷慨,認把元陽固。搜取天真勤鍛鍊,觸處般般回顧。火裏蓮生,山頭焰滅,端的緣相遇。風仙重會,共遊三島雲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稟根元:指生命的根本來源。
  • 精神圓聚:指精神集中,達到圓滿狀態。
  • 明徹輝通玄戶:形容心靈明澈,光輝照耀,通達深奧之門。
  • 寂淡偏宜:指寧靜淡泊最爲適宜。
  • 物外逍遙處:指超脫物質世界,自由自在的境界。
  • 湛然神室常住:形容心靈清澈,如神室般恆久不變。
  • 妙奧難窮:指深奧難以窮盡。
  • 認把元陽固:指認識到並堅守生命的根本陽氣。
  • 搜取天真勤鍛鍊:指不斷追求自然純真,勤奮修煉。
  • 觸處般般回顧:指處處回顧,反思。
  • 火裏蓮生:比喻在艱難困苦中成長。
  • 山頭焰滅:比喻困難或煩惱的消失。
  • 端的緣相遇:指真正的原因或緣分相遇。
  • 風仙重會:指與風仙再次相遇。
  • 三島雲路:比喻仙境之路。

翻譯

自然之道,源於生命的根本,真正的精神圓滿聚集。一點靈光無內外之分,明亮透徹,光輝照耀,通達深奧之門。寧靜淡泊最爲適宜,貧窮閒適是最佳狀態,超脫物質世界,自由自在。長久不迷失,心靈清澈如神室,恆久不變。

無論深奧難窮的道理,都需要慷慨的認識,堅守生命的根本陽氣。追求自然純真,勤奮修煉,處處回顧,反思。在艱難困苦中成長,困難或煩惱消失,真正的原因或緣分相遇。與風仙再次相遇,共同遊歷仙境之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對精神修煉的追求。通過描述精神圓滿、心靈清澈的狀態,以及對自然純真和生命根本的堅守,展現了超脫物質、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同時,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如「火裏蓮生」、「山頭焰滅」,生動地描繪了在艱難中成長和煩惱消失的過程,體現了對生命真諦的深刻洞察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譚處端

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於洛川之上。有《水雲前後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