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損損存存:不斷地減少和保留,指修行中要不斷去除雜念,保留正念。
- 礙違:阻礙和違背,指修行中的障礙和違背道義的行爲。
- 兩飯慮頻:頻繁地擔心吃飯的問題,指過分關注物質生活。
- 侵道友:侵犯或干擾到同修的道友。
- 一錢外:除了基本生活費用之外的金錢。
- 希夷:指道家的虛無境界,即超越物質世界的境界。
- 矜俊:自誇聰明或才能。
- 防心:防止心念的散亂。
- 騁馳:放縱奔跑,比喻心念的放縱。
- 十二時中:指一天中的所有時間。
- 返照:反省和自我觀照。
- 有無私:是否有私心。
翻譯
不要輕易說修行是一件簡單的事。在修行過程中,要不斷地去除雜念,保留正念,以免阻礙和違背道義。不要過分關注物質生活,以免頻繁地擔心吃飯的問題,侵犯到同修的道友;除了基本生活費用之外的金錢,也要小心,以免損害到超越物質世界的境界。在衆人中要戒除自誇聰明或才能的行爲,獨自一人時要防止心念的散亂。一天中的所有時間都要反省和自我觀照,好像在暗中觀察自己是否有私心。
賞析
這首作品強調了修行的嚴肅性和持續性。通過「損損存存」和「十二時中常返照」等表達,詩人傳達了修行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和修正的過程。同時,詩中也警示修行者要避免物質慾望的干擾,保持內心的清淨和專注。整體上,這首詩體現了道家修行理念的深刻內涵,即通過不斷的自我修煉,達到超越物質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