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圖山莊冬夜
山田得秋稔,農家共欣欣。
里社競簫鼓,吾生愧鋤耘。
耽書歲雲晏,五十更無聞。
古今轉難通,何能筋力勤。
緬茲寤寐懷,擁爐取微薰。
荒村雞鳴遠,不知遙夜分。
可憐獨轅車,徑度長岡雲。
賣薪者誰子,低迴日寒昕。
曠望城中塵,天地方絪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圖山莊:山莊名,可能位於山中。
- 秋稔(rěn):秋天的豐收。稔,莊稼成熟。
- 里社:古代鄉村的祭祀場所,這裏指鄉村。
- 簫鼓:古代的樂器,這裏指鄉村的慶祝活動。
- 鋤耘:耕種,這裏指農活。
- 耽書:沉迷於讀書。
- 歲雲晏:歲月已晚,指年紀已大。
- 無聞:沒有名聲,指沒有成就。
- 筋力勤:體力勞動。
- 緬茲:思念這裏。
- 寤寐:醒着和睡着,指日夜。
- 擁爐:圍着火爐。
- 微薰:微弱的暖氣。
- 雞鳴遠:雞鳴聲傳得很遠,形容鄉村的寧靜。
- 遙夜分:漫長的夜晚。
- 獨轅車:單馬拉的車。
- 徑度:直接穿過。
- 長岡雲:長長的山脊和雲霧。
- 賣薪者:賣柴火的人。
- 低迴:徘徊,形容賣薪者的辛苦。
- 日寒昕:寒冷的早晨。
- 曠望:遠望。
- 城中塵:城裏的喧囂。
- 天地方絪縕(yīn yūn):天地間的和諧與寧靜。絪縕,和諧的樣子。
翻譯
山中的田地在秋天豐收了,農家的人們都感到非常高興。鄉村裏舉行了慶祝活動,用簫鼓來表達喜悅,而我卻因爲不擅長農活而感到慚愧。我沉迷於讀書,歲月已晚,五十歲了還沒有什麼成就。古今的知識難以完全掌握,我怎麼能靠體力勞動來彌補呢?我思念着這裏,圍着火爐取暖。荒涼的村莊裏,雞鳴聲傳得很遠,我不知道這漫長的夜晚何時結束。可憐那單馬拉的車,直接穿過長長的山脊和雲霧。賣柴火的人是誰,他在寒冷的早晨徘徊。我遠望城中的喧囂,感受到天地間的和諧與寧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山中冬夜的景象,通過對農家豐收的喜悅、自己的無奈與思考,以及對鄉村寧靜生活的嚮往,展現了作者內心的複雜情感。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徵手法,如將農家的歡樂與自己的無聞對比,將獨轅車穿越長岡雲的景象與賣薪者的辛苦生活對比,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雞鳴遠、長岡雲、日寒昕等,營造了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意境,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生活的反思。
龔璛
璛字子敬,宋司農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爲儒以自奮邪!與其弟理刻苦於學。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爲忘年交,聲譽籍甚。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雲。憲使徐琰闢置幕中,舉和靖學道兩書院山長,當事者交章薦,宜在館閣,不報。調寧國路儒學教授,遷上饒簿,改宜春丞,歲餘乞休,遂以江浙儒學副提舉致仕卒。其所作詩曰《存悔齋稿》,明朱性甫錄補遺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時,嘗有詠史詩云:「文若縱存猶九錫,孔明雖死亦三分。」爲一時所傳誦,其序袁靜春集雲:通甫與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諸性情之正。其於持論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