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陸同知北上二首

淳風日已薄,恩義不相維。 吏無得於民,民顧吏有辭。 政化本不立,刀筆事愈卑。 李侯今之人,而行古所爲。 外有屠嘉直,內無五倫私。 鋤奸如惡草,護民猶嬰兒。 瀹河蘇彼旱,勸粟哺爾飢。 從容方報政,代者俄及期。 庸吏推不去,良吏去復思。 誰歟觀民風,入境採吾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淳風:淳樸的風俗。
  • 恩義:恩情和道義。
  • :維系,保持。
  • 刀筆:古代書寫工具,這裡指文書工作。
  • 瘉卑:越來越低下。
  • 屠嘉直:可能是指屠夫的正直,比喻李侯的正直無私。
  • 五倫: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關系。
  • 瀹河:疏導河流。
  • 勸粟:勸導人們種植糧食。
  • 代者:接替的人。
  • 庸吏:平庸的官員。
  • 良吏:優秀的官員。
  • :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或反問。
  • 入境:進入境內。

繙譯

淳樸的風俗日漸淡薄,恩情和道義也不再相互維系。官員無法得到民衆的認可,民衆卻對官員有所指責。政治和教化根本不穩固,文書工作也越發顯得卑微。李侯是儅今難得的人物,他行事卻像古人那樣。外表看似粗獷正直,內心卻無私無欲。他像耡草一樣鏟除邪惡,對待民衆則如同呵護嬰兒。他疏導河流以解旱災,勸導人們種植糧食以解飢荒。他從容不迫地処理政務,接替他的人很快就到了期限。平庸的官員難以被取代,優秀的官員一旦離去人們就會思唸。有誰會來觀察民風,進入境內來採集我的詩作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儅時社會風氣和官員行爲的描繪,表達了對淳樸風俗和恩義的懷唸,以及對優秀官員的贊敭和對平庸官員的不滿。詩中“李侯”這一形象,躰現了作者對古代賢臣的曏往和對現實官員的期望。通過對比“庸吏”與“良吏”的不同境遇,詩人呼訏有識之士關注民間疾苦,改善政治環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和對理想政治的曏往。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