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程彥之歸吳

無成何用出昭關,眼底濃華閱幾般。 陸品攜來尋白水,謝家將去入名山。 緇寮乞作分桃懺,練帢羞歸擲果灣。 七十二峯青朵朵,嵐光只在屋楣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昭關:古代關隘名,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
  • 濃華:繁華盛景。
  • 陸品:陸地上的物品,此處指攜帶的物品。
  • 白水:清澈的水,比喻清白無瑕。
  • 謝家:指南朝宋時期的謝靈運家族,以文學著稱。
  • 緇寮:僧人的居所。
  • 分桃:佛教中的一種懺悔儀式。
  • 練帢:古代士人戴的帽子。
  • 擲果灣:地名,位於今江蘇省蘇州市。
  • 七十二峯:指蘇州的七十二座山峯。
  • 青朵朵:形容山峯青翠如花朵。
  • 嵐光:山間的霧氣和陽光。
  • 屋楣:房屋的橫樑。

翻譯

何必一定要離開昭關去追求未成的事業,眼前已經看過了多少繁華盛景。 攜帶陸地上的物品去尋找清澈的水,像謝家那樣將要去名山隱居。 在僧人的居所請求進行分桃懺悔,戴着士人的帽子卻羞於回到擲果灣。 蘇州的七十二座山峯青翠如花朵,山間的霧氣和陽光彷彿就在屋樑之間。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繁華的淡漠和對自然山水的嚮往。詩中,「無成何用出昭關」一句,既是對個人命運的無奈,也是對世俗追求的質疑。後文通過對「白水」、「名山」的嚮往,以及對「七十二峯」美景的描繪,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嚮往自然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渴望和對自然美的讚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