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真洞贈道者

雲煙回合蔽仙關,萬仞斜通一發山。 事往已迷新甲子,洞深忘卻舊人間。 橘皮鶴下遺雛去,萼綠花來採藥還。 白日餌將三五斗,方瞳如水照丹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回合:環繞。
  • :遮擋。
  • 萬仞:形容山峯極高。
  • 斜通:斜向通過。
  • 一發山:形容山峯細如髮絲。
  • 事往:往事。
  • 已迷:已經模糊不清。
  • 新甲子:新的時間紀元。
  • 洞深:洞穴深處。
  • 忘卻:忘記。
  • 舊人間:塵世。
  • 橘皮鶴:指仙鶴,傳說仙鶴喜食橘皮。
  • 遺雛:留下幼鳥。
  • 萼綠花:指仙草,花萼呈綠色。
  • 採藥:採集藥材。
  • 白日:白天。
  • :餵養。
  • 三五斗:形容數量不多。
  • 方瞳:方形的瞳孔,傳說中仙人的特徵。
  • 如水:形容清澈。
  • 照丹顏:照亮紅潤的面容。

翻譯

雲霧繚繞,遮蔽了仙境的門戶,極高的山峯斜向通過,細如髮絲。往事已經模糊不清,新的時間紀元也已迷失,洞穴深處,忘記了塵世的一切。仙鶴留下幼鳥飛去,仙草花開,採藥歸來。白天餵養少量藥材,仙人的方形瞳孔清澈如水,照亮紅潤的面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超脫塵世的仙境景象,通過雲煙、山峯、洞穴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神祕而幽遠的感覺。詩中「事往已迷新甲子,洞深忘卻舊人間」表達了對於塵世往事的遺忘和對新紀元的迷茫,體現了道家追求超脫和忘我的境界。後兩句則通過仙鶴、仙草等元素,描繪了仙人生活的場景,展現了仙境的寧靜與美好。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仙境的嚮往和對於塵世的超脫。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