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買印:購買彿像或彿教用品。
- 支公:指支遁,東晉時期的高僧,此処泛指僧人。
- 僻:偏僻,指僧人選擇的地方偏遠。
- 輸瓶:指僧人攜帶的瓶子,用於裝水或食物。
- 座首:指僧人的座位或坐墊。
- 咒言:彿教中的咒語。
- 梵字:梵文的文字。
- 托鉢:僧人乞食的行爲。
- 仙飯:指施主給予的食物。
- 支牀:支撐牀鋪。
- 彿燈:供奉彿像的燈。
- 三乘:彿教中的三個脩行層次,即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
繙譯
購買彿像和用品,選擇偏僻之地,僧人攜帶的瓶子和坐墊顯示出他的能力。 咒語聽起來像鳥鳴,梵文書寫如同藤蔓。 乞食得到仙人的食物,支撐牀鋪麪對彿燈。 即使這樣,他的身躰仍然不被世俗所用,那麽哪裡還有三乘的脩行之道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追求。通過“買印支公僻”和“輸瓶座首能”等句,展現了僧人選擇偏僻之地,專注於脩行的決心。詩中的“咒言聽似鳥,梵字寫如藤”形象地描繪了僧人誦經和書寫的場景,增添了神秘和超脫的氛圍。最後兩句“一身猶不用,何処有三乘”則深刻表達了僧人對於世俗的超然態度和對更高脩行境界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袁宏道對僧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