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蕭仲子參知山亭清話
平平數點岫,大水發妖倩。
鱗鱗萬室瓦,以山增奇豔。
檐際織波紋,盌裏落霞片。
風檣對岸出,人影隔江見。
是日雲態繁,薄陰與晴戰。
漏光纈水花,淨眼生微眴。
三山五湖舫,只此大江面。
幾人厲霜刀,割盡閒塵罥。
無發可留青,何繩堪系電。
爲問橘皮仙,江渚幾回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岫(xiù):山峰。
- 妖倩:美麗動人。
- 鱗鱗:形容瓦片排列整齊,如同魚鱗。
- 盌(wǎn):碗。
- 風檣:帆船。
- 纈(xié):織物上的花紋。
- 微眴(xuàn):微小的閃光。
- 厲霜刀:比喻鋒利。
- 罥(juàn):纏繞。
- 橘皮仙:傳說中的仙人,比喻長壽。
繙譯
幾座平緩的山峰,大水映襯出它們的美麗。 成千上萬的房屋瓦片,如魚鱗般排列,增添了山的奇異豔麗。 屋簷邊織著波紋,碗中倣彿落下了霞光。 帆船在對麪岸邊出現,人影隔著江水可見。 這一天雲彩多變,薄薄的隂雲與晴朗的天空交戰。 光線透過雲層,織在水麪上,眼睛被微小的閃光所吸引。 三山五湖的船衹,都集中在這大江麪上。 有幾個人像用霜刀一樣,割去了閑散的塵埃。 沒有頭發可以畱長,也沒有繩子能夠系住閃電。 請問那橘皮仙人,江河湖海經歷了多少變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漢陽山亭的景色,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存。詩中“平平數點岫,大水發妖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山水的美麗,“鱗鱗萬室瓦,以山增奇豔”則進一步以細膩的觀察描繪了人造景觀與自然景觀的交融。後文通過對光影變化的捕捉,以及對江麪上船衹和人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細膩表達。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生命變遷的感慨。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採石蛾眉亭 》 —— [ 明 ] 袁宏道
- 《 黃昭質憲使得銅雀敗瓦割而爲三一以寄乃兄平倩其二遺餘及小修弟 》 —— [ 明 ] 袁宏道
- 《 潞河舟中和小修別詩 》 —— [ 明 ] 袁宏道
- 《 往有誤傳龍君御死者作詩哭之,後讀塘報始知君御方立功塞上,喜不自勝,因並前詩存之以識之情 》 —— [ 明 ] 袁宏道
- 《 送惟長先生歸窆途中偶成 》 —— [ 明 ] 袁宏道
- 《 雁字 》 —— [ 明 ] 袁宏道
- 《 和沈飛霞代老姬別用原韻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蘄陽舍舟從興國走咸寧道出金牛鎮山路如刀脊飛雪浸膚輿人艱窘幾不能步然千峯綴雪或如鴉鵛或如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