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飲華中祕宅上

青絲華管夜從容,客正闌時酒正濃。 堂上觀燈蓮品品,尊前顧影面重重。 博他鏡月千回醉,假我雲山第幾峯。 麈尾奮來毛欲盡,當筵風雨約譚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絲華管:用青絲裝飾的華美筆管,這裏指華美的筆。
  • :盡,晚。
  • 蓮品品:形容蓮花衆多,品級分明。
  • 尊前:酒杯前。
  • 顧影:自顧其影,有自矜、自負之意。
  • 麈尾:指麈(zhǔ)的尾巴,麈是一種似鹿的動物。古代用麈尾做拂塵,這裏可能指用麈尾做成的拂塵。
  • 譚鋒:言辭鋒利,指激烈的辯論。

翻譯

在元宵節的夜晚,我手持華美的筆,從容不迫地飲酒至深夜,酒意正濃。 堂上燈火輝煌,蓮花燈品級分明,映照着酒杯前的身影,顯得格外自負。 我彷彿能借這鏡中月影,醉上千回,假借雲山之景,問鼎哪座高峯。 手持麈尾拂塵,毛幾乎要脫落,席間風雨般的辯論即將展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宵夜宴的場景,通過「青絲華管」、「蓮品品」等意象展現了節日的繁華與詩人的豪情。詩中「博他鏡月千回醉,假我雲山第幾峯」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高遠的情懷。結尾的「麈尾奮來毛欲盡,當筵風雨約譚鋒」則預示了即將到來的激烈辯論,增添了詩的張力。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