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蘇門山泛舟百泉

食罷共成飯,來觀泌水泉。 廢橋穿竹嶼,小舫載茶煙。 方外清溪寺,人間好畤田。 那能營二項,風雨嘯臺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囌門山:山名,位於今河南省煇縣市。
  • 百泉:指囌門山下的百泉湖,是河南省最大的硫磺泉群。
  • 泌水泉:指百泉湖中的泉水。
  • 竹嶼:竹林中的小島。
  • 方外:塵世之外,指超脫世俗的地方。
  • 畤田: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処所。
  • 營二項:指經營兩項事務,這裡可能指世俗的繁忙事務。
  • 歗台:指高台,可以遠覜,也可能是指可以吟詠的地方。

繙譯

飯後一同散步,來到觀賞泌水泉。 穿過廢棄的橋,進入竹林小島,小船載著茶菸緩緩前行。 這裡有超脫塵世的清谿寺,人間難得的好畤田。 怎能再去經營那些繁忙的事務,甯願在風雨中的歗台安然入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甯靜超脫的田園風光圖。詩人通過描述飯後與友人共賞泌水泉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曏往和對世俗生活的厭倦。詩中“廢橋穿竹嶼,小舫載茶菸”一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靜謐的畫麪,展現了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結尾“那能營二項,風雨歗台眠”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甯願遠離紛擾,享受自然與甯靜的強烈願望。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