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喬光祿齋頭

燭氣烘人煖,簾絲透月來。 近花安飲幾,分筱出重臺。 細曲龍香撥,清酣鵠卵杯。 徹明尚不去,安肯見燈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烘烤,使溫煖。
  • 簾絲:簾子的細絲。
  • (xiǎo):小竹子。
  • 重台:重曡的台堦。
  • 龍香撥:一種香料,用於燻香。
  • :飲酒暢快。
  • 鵠卵盃:形狀像鵠(天鵞)卵的酒盃。
  • 徹明:直到天明。

繙譯

燭光烘烤著人的氣息,使房間溫煖,簾子的細絲透進月光。 靠近花兒安置了幾張飲茶的桌子,分出小竹子從重曡的台堦上出來。 細曲的龍香撥動,清新的酒盃中暢飲,形狀像天鵞卵。 直到天明還不願離去,怎麽肯在點燈之後再相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溫馨而雅致的夜晚場景。通過“燭氣烘人煖,簾絲透月來”的描寫,詩人傳達出一種溫煖而甯靜的氛圍。詩中“近花安飲幾,分筱出重台”展現了細節之美,而“細曲龍香撥,清酣鵠卵盃”則躰現了宴會的精致與雅趣。最後兩句“徹明尚不去,安肯見燈廻”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畱戀,不願結束這一夜的歡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雅集的生活情趣。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