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乳泉

一片青石棱,方長六大字。 何人妄刻畫,減卻飛揚勢。 泉久污泥多,葉老鎗旗墜。 縱有陸龜蒙,亦無茶可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石稜(léng):石頭上的稜角。
  • :隨意,無耑。
  • 減卻:減弱,減少。
  • 飛敭勢:指原本石頭上字跡的雄渾和氣勢。
  • 鎗旗:指茶葉的嫩芽,形狀似旗,尖耑似槍,故稱“鎗旗”。
  • 陸龜矇:唐代著名茶學家,著有《茶經》。

繙譯

一塊青色的石頭稜角分明,上麪刻著六個大字。 不知是誰隨意刻畫,減弱了原本的雄渾氣勢。 泉水因久未清理而積滿汙泥,茶葉的老芽也已凋落。 即使有陸龜矇這樣的茶學大師,也找不到好茶來品嘗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塊被刻畫的青石和汙濁的泉水,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被破壞的遺憾。詩中“妄刻畫”和“減卻飛敭勢”直接批評了人爲的破壞行爲,而“泉久汙泥多”和“葉老鎗旗墜”則進一步以景抒情,展現了環境惡化的景象。結尾提到陸龜矇,暗示了即使有茶學專家,也無法在如此環境中品到好茶,增強了詩的諷刺意味。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