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奉新抵蘆潭舟中口號

塗家渡口建河漪,十里懷人薄暮時。 聞道山家團結好,隔年兵寇避旌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新:地名,今江西省奉新縣。
  • 蘆潭: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爲當時的一個渡口或村落。
  • 塗家渡口:地名,可能是奉新至蘆潭途中的一個渡口。
  • 河漪:河水的波紋。
  • 十里懷人:行走了十里路,心中思念某人。
  • 薄暮:傍晚,天色漸暗的時候。
  • 山家:山中的居民,這裏指山區的百姓。
  • 團結好:團結一致,關係和睦。
  • 隔年:過了一年。
  • 兵寇:戰亂中的敵軍或盜匪。
  • 旌旗:旗幟,常用來象徵軍隊或政權。

翻譯

從奉新到蘆潭的舟中,我隨口吟詠: 在塗家渡口,河水泛起漣漪, 行走了十里,正是傍晚時分,我心中思念着某人。 聽說山中的居民團結一致,關係和睦, 去年戰亂中的敵軍或盜匪,都避開了他們的旗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從奉新到蘆潭的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塗家渡口建河漪」一句,既描繪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也隱含了作者內心的波動。「十里懷人薄暮時」則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獨與思念。後兩句「聞道山家團結好,隔年兵寇避旌旗」則通過對比山中居民的團結與外界的戰亂,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戰亂的厭惡。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

陳邦彥

陳邦彥

明廣東順德人,字令斌。爲諸生,意氣豪邁。福王時,詣闕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鍵讀而偉之。既即位,授監紀推官。未任,舉於鄉。以蘇觀生薦,改職方主事,監廣西狼兵,授贛州。至嶺,聞隆武帝敗,乃止。西行謁桂王,擢兵科給事中。旋聞桂王兵敗,避居山中。清兵破廣州,觀生死。邦彥乃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與諸生朱學熙據城固守。城破被執,不食五日,被害。永曆諡忠憫,贈兵部尚書。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