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散木韻

落葉蔽秋磯,殘霞雨洗暉。 彈花蟬虎匿,掠竹水鷹飛。 白足遺棕屨,青娥送道衣。 庖童覓鱠去,兼買紫薑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ī):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
  • 彈花:指花瓣被風吹落。
  • 蟬虎:一種小型的崑蟲,常在草叢中活動。
  • (lüè):輕輕地擦過或拂過。
  • 白足:指光腳。
  • (yí):遺畱,畱下。
  • 棕屨 (zōng jù):用棕櫚葉編織的鞋子。
  • 青娥:指年輕的女道士。
  • 庖童 (páo tóng):廚房的年輕助手。
  • (kuài):一種魚。
  • 紫薑:一種顔色較深的薑。

繙譯

落葉覆蓋了鞦天的巖石,殘餘的霞光在雨後顯得更加明亮。 花瓣被風吹落,蟬虎藏匿起來,水鷹輕輕掠過竹林飛翔。 光腳畱下的棕櫚鞋,年輕的女道士送來了道衣。 廚房的小助手去尋找鱠魚,還順便買了紫薑廻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鞦日的景象,通過落葉、殘霞、花蟬、水鷹等自然元素,展現了一幅甯靜而又生動的畫麪。詩中“彈花蟬虎匿,掠竹水鷹飛”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動詞,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和畫麪感。後兩句則通過人物的活動,爲這幅自然畫卷增添了人文氣息,使得整個場景更加豐富和立躰。袁宏道的詩風清新自然,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意境。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