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黎秫坡先賢像和董侍御韻

無絃琴上亦無星,誰契先生萬古情。 盤谷境閒猿鶴渺,葫蘆秋在月風清。 絲綸不逐浮沉影,文字堪誇遠近名。 想到放歌秋秫熟,此身天地共忘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絃琴:沒有弦的琴,比喻高超的技藝或深遠的意境。
  • :理解,領悟。
  • 盤谷:地名,指隱居之地。
  • :遙遠,模糊不清。
  • 葫蘆秋:指秋天,葫蘆成熟時。
  • 絲綸:指皇帝的詔書,這裏比喻重要的文書或命令。
  • 浮沉影:比喻世事的變遷和個人的得失。
  • :一種穀物,多用於釀酒。

翻譯

在無弦的琴上,連星星也沒有,誰能領悟先生那萬古不變的情感。 隱居的盤谷之地,猿鶴的蹤影已遠,秋天的葫蘆在清風明月中成熟。 重要的文書不會隨世事浮沉,文字卻能贏得遠近的名聲。 想到秋天的秫谷成熟時放聲歌唱,此時此刻,我與天地同忘形骸。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無絃琴、盤谷境、葫蘆秋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先賢高潔情操的讚美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無絃琴上亦無星」寓意深遠,象徵着超脫世俗的高潔境界。後句以盤谷的猿鶴和葫蘆秋的月風,描繪出一幅寧靜淡遠的隱居圖景。尾聯「想到放歌秋秫熟,此身天地共忘形」則抒發了詩人忘卻塵世紛擾,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超然情懷。

區元晉

區元晉,字惟康。新會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官雲南鎮南知州,晉福建興化府同知。著有《見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等有傳。區元晉詩,以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刻區越撰《鄉賢區西屏集》之《區奉政遺稿》爲底本,參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區見泉公遺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