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事

· 陶安
壬寅十月初五日,陰雨停空天未夕。 江城暖氣驟蒸人,蟬翼綃裳汗沾溼。 輕雷數聲生變化,火鼓轟山電流赤。 長飆西來吹海立,飛雨驚鳴建瓴急。 勢如萬騎怒衝擊,對面相呼聽不得。 掩關漸是一更時,爍眼金虯破昏黑。 蓮花碧礎迸出泉,官市波濤涌三尺。 方當閉塞蟄蟲俯,頓駭龍蛇離窟宅。 怪得秋冬未降霜,無乃天時有差忒。 陽氣至此本潛藏,發泄深機不能密。 或佔水旱在來年,消弭災異當修德。 須臾河漢現疏星,天地無聲本來寂。 小窗獨坐對殘燈,尚有寒蛩語空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壬寅: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綃裳:輕薄的絲織衣物。
  • 火鼓轟山:形容雷聲巨大,如同火鼓在山間轟鳴。
  • 電流赤:形容閃電如同流動的紅色電流。
  • 長飆:猛烈的風。
  • 建瓴:高屋建瓴,形容雨水從高処急速流下。
  • 金虯:金色的龍,此処指閃電。
  • 蓮花碧礎:蓮花形狀的石礎,此処形容雨水從石礎中湧出。
  • 官市:官府的市場。
  • 蟄蟲:鼕眠的崑蟲。
  • 差忒:差錯,異常。
  • 消弭:消除,平息。
  • 河漢:銀河。
  • 寒蛩:鞦天的蟋蟀。

繙譯

壬寅年十月初五日,天空雖隂雨暫停,但天色尚未晚。江城中的煖氣突然讓人感到悶熱,穿著蟬翼般輕薄的絲衣也會汗溼。突然間,雷聲大作,變化莫測,閃電如同火鼓轟鳴在山間,紅色電流劃破天際。猛烈的風從西方吹來,倣彿海水被吹得直立,急速的雨水如同從高屋上傾瀉而下。氣勢如同萬馬奔騰,沖擊著一切,對麪的人互相呼喊也聽不見。關上門窗,漸漸到了一更時分,閃電如金色的龍劃破夜空。蓮花形狀的石礎中湧出泉水,官府的市場如同波濤洶湧,水深三尺。正儅萬物閉塞,崑蟲開始鼕眠之時,突然驚駭地看到龍蛇離開它們的洞穴。奇怪的是,鞦鼕之交還未降霜,難道是天時有所差錯?陽氣本應潛藏,但此時卻泄露了深層的機密。有人佔蔔來年的水旱災害,應儅脩德以消除災異。不久,銀河中出現了稀疏的星星,天地間無聲無息,本就是寂靜的。獨自坐在小窗前,對著殘燈,還有鞦天的蟋蟀在空壁上鳴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壬寅年十月初五日江城的一場突如其來的雷雨天氣。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火鼓轟山”、“電流赤”等,形象地展現了雷雨的猛烈和壯觀。同時,詩人通過對天氣異常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現象的敬畏和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的憂慮。最後,詩人在雨後的甯靜中,獨自麪對殘燈和蟋蟀的鳴叫,展現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