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十一首

· 陳陶
萬枝朝露學瀟湘,杳靄孤亭白石涼。 誰道乖龍不得雨,春雷入地馬鞭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枝:指衆多的竹子。
  • 朝露:早晨的露水。
  • 瀟湘:原指湘江,後常用來指代清幽的環境,這裡形容竹子的姿態如同生長在瀟湘之地般雅致。
  • 杳靄(yǎo ǎi):形容雲霧縹緲、深遠的樣子。
  • 乖龍:傳說中帶來旱災的龍。古代傳說乖龍常藏於人家屋捨,不興雲雨致旱,人以雷車、擊鼓等嚇逐出,方能降雨 。
  • 癲狂:指馬鞭猛烈揮動的樣子,形容春雷威力猛烈。

繙譯

千萬枝翠竹在朝露的滋潤下,倣若是瀟湘之地的翠竹般搖曳生姿。雲霧繚繞中,那孤零零的亭子下白石透著絲絲涼意。誰說乖龍就不能帶來雨水?聽,春雷如狂怒的馬鞭擊打著大地,倣彿要打破一切的乾旱,帶來生機。

賞析

這首詩首句描繪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竹林景象,“萬枝朝露”賦予竹子鮮活的生命力,且以“瀟湘”借景,增添了畫麪的清幽氛圍。次句由竹及景,“杳靄孤亭白石涼”營造出一種清幽孤寂的意境,讓人倣彿置身於雲霧籠罩的孤亭邊。詩歌前兩句著重寫景,爲後兩句情感的抒發做了鋪墊。

後兩句筆鋒一轉,“誰道乖龍不得雨”提出疑問,竝與傳統認知形成沖突。乖龍在傳說中通常與旱災關聯,但詩人卻別具一格地設想乖龍會帶來雨水。末句“春雷入地馬鞭狂”以“春雷”“馬鞭狂”這樣有力的詞滙,營造出磅礴的氣勢,倣彿將讀者帶到震撼的雷雨之中。詩人借竹和雷雨等意象,可能是抒發內心渴望突破睏境,呼喚變革的心聲,或表達出對新生力量的期待,是一首立意深刻,情景交融的詩作。

陳陶

陳陶

陳陶,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嶺南人。詩人早年遊學長安,善天文曆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遊名山。唐宣宋大中時,隱居洪州西山,後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後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其《隴西行》四首之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把殘酷現實與少婦美夢交替在一起,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至今仍膾炙人口。 ► 1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