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羣公題張處士菜園

· 高適
耕地桑柘間,地肥菜常熟。 爲問葵藿資,何如廟堂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桑柘(sāng zhè):桑樹和柘樹,常用於養蠶。
  • 葵藿(kuí huò):葵和藿,兩種蔬菜。
  • 廟堂肉:指朝廷中的美食,比喻高官厚祿。

翻譯

在桑樹和柘樹間耕種土地,土地肥沃,蔬菜常年豐收。 想要詢問這些葵藿的價值,與朝廷中的美食相比如何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田園生活與朝廷生活,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朝廷奢華生活的反思。詩中「耕地桑柘間,地肥菜常熟」描繪了田園的寧靜與豐饒,而「爲問葵藿資,何如廟堂肉」則巧妙地將田園的樸素與朝廷的奢華相對比,暗示了詩人對簡單生活的珍視和對權力中心生活的疏離感。整體上,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