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父逢鄧司倉覆倉庫因而有贈
邦牧今坐嘯,羣賢趨紀綱。
四人忽不擾,耕者遙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詞如履霜。
炎炎伏熱時,草木無晶光。
匹馬度睢水,清風何激揚。
校緡閱帑藏,發廩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歡言至夕陽。
開襟自公餘,載酒登琴堂。
舉杯挹山川,寓目窮毫芒。
白鳥向田盡,青蟬歸路長。
醉中不惜別,況乃正遊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邦牧:指地方長官。
- 坐嘯:閒坐吟嘯,形容官員閒散無事。
- 紀綱:法度,這裏指管理事務。
- 四人:指百姓。
- 粲粲:鮮明,美好。
- 授詞:指說話或講授。
- 履霜:比喻言辭謹慎,如履薄冰。
- 伏熱:盛夏酷熱。
- 晶光:光彩。
- 睢水:水名,在今河南省。
- 激揚:振奮激昂。
- 校緡:校對賬目。
- 帑藏:國庫。
- 發廩:開倉放糧。
- 斯箱:指糧倉。
- 邂逅:偶然相遇。
- 挹:舀,汲取。
- 寓目:觀看,注視。
- 毫芒:極細微的事物。
- 白鳥:指鷺鷥等水鳥。
- 青蟬:指蟬。
- 遊梁:遊歷梁地,指旅行。
翻譯
地方長官如今閒坐吟嘯,羣賢紛紛前來管理事務。百姓忽然不再受擾,耕者遠遠相望。府中人物鮮明美好,言辭謹慎如履薄冰。盛夏酷熱時,草木失去了光彩。我匹馬渡過睢水,清風振奮激昂。校對賬目,查看國庫,開倉放糧,欣喜糧倉充實。偶然與你相逢,歡言直至夕陽西下。從公務之餘開懷暢飲,攜酒登上琴堂。舉杯汲取山川之靈氣,注視極細微的事物。白鷺飛向田野盡頭,蟬聲歸路漫長。醉中不捨分別,何況正遊歷梁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高適在單父(今山東單縣)偶遇鄧司倉並一同巡視倉庫的情景。詩中,高適讚美了鄧司倉的管理才能和清廉作風,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通過對比官員的閒適與百姓的安寧,以及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傳達出一種寧靜和諧的社會理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高適詩歌的獨特魅力。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
高適的其他作品
- 《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六) 》 —— [ 唐 ] 高適
- 《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 》 —— [ 唐 ] 高適
- 《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五) 》 —— [ 唐 ] 高適
- 《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 》 —— [ 唐 ] 高適
- 《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 —— [ 唐 ] 高適
- 《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四) 》 —— [ 唐 ] 高適
- 《 奉寄平原顏太守 》 —— [ 唐 ] 高適
- 《 初至封丘作 》 —— [ 唐 ] 高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