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睢陽路太守見贈

· 高適
盛才膺命代,高價動良時。 帝簡登藩翰,人和發詠思。 神仙去華省,鵷鷺憶丹墀。 清淨能無事,優遊即賦詩。 江山紛想像,雲物共萎蕤。 逸氣劉公幹,玄言向子期。 多慚汲引速,翻愧激昂遲。 相馬知何限,登龍反自疑。 風塵吏道迫,行邁旅心悲。 拙疾徒爲爾,窮愁欲問誰。 秋庭一片葉,朝鏡數莖絲。 州縣甘無取,丘園悔莫追。 瓊瑤生篋笥,光景借茅茨。 他日青霄裏,猶應訪所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īng):承受,擔當。
  • 藩翰 (fān hàn):指重要的地方官職。
  • 鵷鷺 (yuān lù):古代傳說中的鳥,比喻賢士。
  • 丹墀 (dān chí):古代宮殿前的紅色臺階,也指朝廷。
  • 萎蕤 (wěi ruí):草木茂盛的樣子,比喻景象繁榮。
  • 玄言 (xuán yán):深奧的言論。
  • 汲引 (jí yǐn):提拔,推薦。
  • 激昂 (jī áng):情緒高漲,激動。
  • 行邁 (xíng mài):行走,旅行。
  • 拙疾 (zhuō jí):笨拙和疾病。
  • 篋笥 (qiè sì):小箱子,用來裝書或衣物。
  • 光景 (guāng jǐng):景象,風光。
  • 茅茨 (máo cí):茅草屋頂,比喻簡陋的住所。
  • 青霄 (qīng xiāo):高空,比喻高位或遠大的前程。

翻譯

高才之士應命於時代,其價值在美好時光中顯現。 皇帝選拔他擔任重要的地方官職,人們和諧地表達對他的讚美。 賢士離開了繁華的朝廷,回憶起那紅色的臺階。 在清淨無事中享受悠閒,即興賦詩。 江山美景在想象中紛至沓來,雲彩與繁榮的景象共同展現。 劉公的逸氣與向子期的深奧言論。 我多慚愧於提拔之速,反而愧疚於激昂之遲。 相馬之術我知之有限,登龍之位反而自疑。 風塵中的官吏生涯緊迫,旅行中的心情悲傷。 笨拙與疾病只是徒勞,窮愁之中欲問誰。 秋天的庭院中一片落葉,朝鏡中數根白髮。 州縣之中我甘願無取,丘園之悔已無法追回。 瓊瑤之書生於小箱中,光景借於簡陋的茅屋。 他日若在青霄之中,仍應訪問我所知之人。

賞析

這首詩是高適對路太守的贈答之作,表達了對路太守才華與地位的讚美,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對仕途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鵷鷺憶丹墀」、「逸氣劉公幹」等,展現了高適深厚的文學功底。詩的情感複雜,既有對路太守的敬仰,也有對自己境遇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憧憬。整體上,詩歌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高適詩歌中的佳作。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