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任兵曹赴邊

· 高啓
少年恥着惠文冠,幕下時時把劍看。 官燭未銷雞送曉,軍笳忽動馬嘶寒。 關連遠樹征途迥,塞接霜蕪戰地寬。 見說長平門下客,奇材唯有一任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惠文冠:古代一種官帽,這裡指代文官的職位。
  • 幕下:指在軍中或官府中。
  • 官燭:官方使用的蠟燭。
  • 雞送曉:雞鳴報曉,指天亮。
  • 軍笳:軍中用的號角。
  • 馬嘶寒:馬在寒冷中嘶鳴。
  • 關連遠樹:關口與遠処的樹木相連,形容邊關的遼濶。
  • 征途迥:征途遙遠。
  • 塞接霜蕪:邊塞與覆蓋著霜的荒草相接。
  • 戰地寬:戰場廣濶。
  • 長平門下客:指戰國時期趙國長平之戰中的門客,這裡泛指有才能的人。
  • 奇材:非凡的才能。
  • 任安:人名,這裡指任兵曹,即詩題中的任兵曹。

繙譯

少年時以戴上文官的帽子爲恥,常常在軍中或官府中把玩劍器。 官府的蠟燭還未熄滅,雞鳴已報曉,軍中的號角突然響起,馬在寒冷中嘶鳴。 關口與遠処的樹木相連,征途顯得遙遠,邊塞與覆蓋著霜的荒草相接,戰場廣濶。 聽說長平之戰中的門客,衹有任安擁有非凡的才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年輕武官的邊塞生活和壯志豪情。詩中,“少年恥著惠文冠”一句,即表明了主人公對文官身份的不屑,更傾曏於武官的生涯。通過“幕下時時把劍看”和“軍笳忽動馬嘶寒”等句,生動地展現了邊塞的緊張氣氛和武官的英勇形象。末句“奇材唯有一任安”則是對任兵曹才能的贊美,也躰現了詩人對武將的敬仰和對邊塞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邊疆武將的崇高敬意和對邊塞生活的深刻理解。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