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竹篇

· 陸深
昔見竹,真不俗。今見竹,今痛哭。竹色自來無改移,昔日何樂今何悲。 森森繞屋秋更綠,盡是先人手栽玉。竹未化,人當還,舉頭見竹猶承歡。 直節空九霄,清風尚千古。徘徊竹間路,照影月當午。 好奇有客頻到門,何況人間父子恩。君不見孟生筍,湘娥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森森:形容竹子茂密的樣子。
  • 承歡:指得到父母的喜愛,這裏比喻見到竹子感到快樂。
  • 直節:指竹子的直挺和節操。
  • 孟生筍:指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孟宗因母親生病想吃筍,冬天無筍,孟宗哭竹,感動了竹子,生出了筍。
  • 湘娥痕:湘娥指湘妃,傳說中的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因舜帝南巡未歸,二妃淚灑竹上,形成斑痕,即湘妃竹。

翻譯

從前見到竹子,真是高雅不俗。現在見到竹子,卻讓我痛哭流涕。竹子的顏色從未改變,爲何過去我感到快樂,現在卻如此悲傷? 竹子茂密地環繞着屋子,秋天裏更顯翠綠,這些都是我先人親手栽種的。竹子還未變化,我應當回家,擡頭看到竹子,仍然感到快樂。 竹子直挺的節操似乎要穿透九霄,清風般的高潔品格流傳千古。我在竹林間徘徊,月光正午時分照在竹影上。 有好奇的客人頻繁來訪,何況人間還有父子之間的深情。你沒看見孟宗哭竹生筍,湘妃淚灑竹上留下的痕跡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竹子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和現在情感的對比。詩中,「昔見竹,真不俗」與「今見竹,今痛哭」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詩人內心的變化。竹子作爲先人手栽,象徵着家族的傳統和記憶,詩人通過對竹子的懷念,表達了對先人的思念和對家族情感的珍視。詩末提及孟宗哭竹和湘妃痕,進一步以典故加深了竹子在詩人心中承載的情感和意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族和傳統的深厚情感。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