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道寄康德涵修撰

· 陸深
當年館閣重離羣,渭北過逢正暮雲。 髯鬢共驚俱長大,寒暄無處不慇勤。 人皆欲殺偏憐我,老更何求敢負君。 一上陳倉雲路永,蜀川歌調況堪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棧道:在險絕處傍山架木而成的一種道路。
  • 康德涵:人名,詩人的朋友。
  • 修撰:古代官名,負責編修國史。
  • 館閣:指翰林院,明代翰林院下設庶常館和文淵閣。
  • 離羣:離開同伴。
  • 渭北:渭水以北地區。
  • 髯鬢:鬍鬚和鬢髮。
  • 寒暄: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
  • 慇勤:同「殷勤」,情意深厚。
  • 人皆欲殺偏憐我:化用杜甫《不見》詩句「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 陳倉:古地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爲關中與漢中之間的交通要道。
  • 雲路:高遠之路,比喻仕途。
  • 蜀川:指蜀地,今四川省一帶。

翻譯

當年在翰林院時,我曾與你分別,如今在渭北重逢,正是暮雲繚繞之時。 我們彼此驚訝於對方的鬍鬚和鬢髮都已長大,無處不感受到對方的深情厚意。 雖然世人都想加害於你,但我偏偏憐愛你,年老的我更無他求,怎敢辜負你的情誼。 一旦踏上陳倉的雲路,便覺路途遙遠,何況還能聽到蜀地的歌聲,更添離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康德涵的深厚情誼和重逢的喜悅。詩中,「髯鬢共驚俱長大」一句,既描繪了時光的流逝,也暗示了兩人分別已久。後兩句「人皆欲殺偏憐我,老更何求敢負君」,則直接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愛護和忠誠。結尾的「一上陳倉雲路永,蜀川歌調況堪聞」,則通過描繪旅途的遙遠和蜀地的歌聲,進一步加深了離別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執着。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