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於鼎

風雅三閭變,離騷萬古師。 漢時多帝子,今代只孫枝。 爾賦追南楚,人稱似景差。 貽予雙五律,麗則掩當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雅:指《詩經》中的《大雅》和《小雅》,這裏泛指詩歌的典範。
  • 三閭:指屈原,因其曾任三閭大夫,故稱。
  • 離騷: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經典之作。
  • 漢時:指漢朝時期。
  • 帝子:帝王的子孫。
  • 孫枝:比喻子孫後代。
  • 南楚:古代楚國的一部分,這裏指楚地的文化。
  • 景差:古代楚國詩人,與屈原同時代,以辭賦著稱。
  • :贈送。
  • 五律:五言律詩,一種古典詩歌形式。
  • 麗則:指詩歌的文采和規範。

翻譯

風雅之變始於三閭,離騷成爲萬古的師表。 漢朝時期帝子衆多,而今只留下孫輩的枝葉。 你的賦文追隨着南楚的風格,人們稱讚你像景差一樣。 贈予我兩首五言律詩,其文采和規範掩蓋了當時的風采。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屈原及其作品《離騷》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並通過對漢時與今代的對比,表達了對屈原後裔的期望。詩中提到「爾賦追南楚,人稱似景差」,既是對對方文學才華的肯定,也體現了對楚地文化的推崇。結尾的「貽予雙五律,麗則掩當時」則進一步以具體的詩歌作品來讚美對方的文學成就,展現了對其才華的極高評價。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