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偉公有小玉盤詩以索之

未贈爾琅玕,難求雙玉盤。 不貪寧是寶,匪報但爲歡。 五作梅花出,三從綺閣看。 定知漢平子,先致慰愁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琅玕 (láng gān):美玉。
  • 不貪寧是寶:不貪圖纔是真正的寶貝。
  • 匪報但爲歡:不是爲了回報,只是爲了歡樂。
  • 五作梅花出:五次製作梅花形狀的玉盤。
  • 三從綺閣看:三次從華麗的閣樓上觀看。
  • 漢平子:可能指漢代的平子,即張衡,他以製作精美的器物聞名。

翻譯

我未能贈你美玉,難以求得雙玉盤。 不貪圖纔是真寶貝,不是爲了回報,只是爲了歡樂。 五次製作梅花形狀的玉盤,三次從華麗的閣樓上觀看。 定知漢代的平子,會先製作出來安慰我的愁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玉盤的渴望和對友人季偉公的期待。詩中,「琅玕」和「雙玉盤」象徵着珍貴和美好,而「不貪寧是寶,匪報但爲歡」則體現了詩人對物質財富的超然態度和對純粹歡樂的追求。通過「五作梅花出,三從綺閣看」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對玉盤的細緻觀察和深厚情感。最後,詩人借用「漢平子」的典故,表達了對季偉公能夠製作出精美玉盤的信心和期待,同時也透露出自己因無法得到玉盤而產生的愁嘆。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