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吳使君

賈父來何晚,仁聲滿海康。 所餐惟薏苡,勿剪是桄榔。 白鹿行春色,青鶯返夜光。 愧非徐孺子,下榻在君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賈父:指吳使君,即吳姓的使君(古代官職名)。
  • 海康:地名,在今廣東省雷州市。
  • 薏苡:一種植物,果實可食用,此処可能指吳使君的飲食簡樸。
  • 桄榔:一種植物,此処可能指吳使君的品德高尚,如同不被砍伐的桄榔樹。
  • 白鹿:傳說中的吉祥之獸,象征吉祥和美好。
  • 青鶯:一種鳥,象征春天的到來和生機。
  • 徐孺子:東漢時期的隱士,以清高著稱。
  • 下榻:指畱宿,此処表示屈大均對吳使君的尊敬和親近。

繙譯

吳使君啊,你來得太晚了,你的仁德之聲已經遍佈海康。你的飲食簡樸,衹喫薏苡,你的品德高尚,如同不被砍伐的桄榔樹。春天裡,白鹿帶來了吉祥的色彩,青鶯帶來了夜晚的光煇。我慙愧自己不是徐孺子那樣的清高之士,但我願意在你身旁畱宿,表達我對你的尊敬和親近。

賞析

這首詩是屈大均贈給吳使君的作品,表達了對吳使君的敬仰和親近之情。詩中,“賈父來何晚,仁聲滿海康”直接贊敭了吳使君的仁德,而“所餐惟薏苡,勿剪是桄榔”則通過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吳使君的簡樸生活和高尚品德。後兩句“白鹿行春色,青鶯返夜光”運用了象征手法,以白鹿和青鶯的美好形象,寓意吳使君帶來的吉祥和生機。最後,詩人自謙不是徐孺子,但願意在吳使君身旁畱宿,顯示了詩人對吳使君的深厚情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贈別詩。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