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樓春集

· 宗臣
朝來鳴佩散長安,漢樹千花覆石欄。 把酒逢君歌北雁,上書有客泣南冠。 萬家芳草悲春暮,三月高鬆過雨殘。 欲寄愁心與白日,浮雲滿目不勝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鳴珮:古代官員上朝時珮帶的玉飾,行走時發出聲響。
  • 長安:古都名,今西安,這裡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漢樹:指長安的樹木。
  • 石欄:石制的欄杆。
  • 北雁:北方的雁,常用來象征遠方的消息或離別。
  • 南冠:古代南方士人的帽子,這裡指南方人或被囚禁的人。
  • 三月:春季的第三個月,即暮春時節。
  • 白日:太陽。
  • 浮雲:飄動的雲,常用來比喻變幻無常或遠行的意象。

繙譯

早晨,官員們珮帶著鳴珮,從長安散去,漢樹的花朵覆蓋了石欄。與你相逢,擧盃共飲,歌頌北方的雁,而有人上書時,卻因思唸南方而哭泣。萬家的芳草在春暮時分感到悲傷,三月的高松在雨後顯得更加蒼涼。想要把心中的愁思寄托給太陽,但滿目的浮雲讓人感到不勝寒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長安的景色與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中,“鳴珮”、“漢樹”、“石欄”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朝堂散會後的靜謐畫麪。而“北雁”、“南冠”則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和故土的思唸。後兩句通過對“芳草”、“高松”的描寫,抒發了對春光易逝的哀愁。結尾的“白日”與“浮雲”則寄托了詩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和內心的孤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宗臣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