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湯氏兄弟歸建昌省其尊人惕庵先生時先生八十餘矣

遼東嘗作客,皁帽識而翁。 饋食先人外,談經弟子中。 君持名父命,人挹逸民風。 相見猶嗚咽,林泉正道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遼東:指中國東北地區。
  • 皂帽:黑色的帽子,古代平民或隱士所戴。
  • 而翁:你的父親。
  • 餽食:供給食物,這裡指屈大均曾經供給湯氏兄弟的父親食物。
  • 談經:討論經典,指學術討論。
  • 名父:有名望的父親。
  • 逸民:指隱居不仕的人。
  • 嗚咽:低聲哭泣。
  • 林泉:山林與泉水,指隱居之地。
  • 道窮:指道路艱難,生活睏苦。

繙譯

我曾在遼東作客,那時就認識了你們戴著黑帽的父親。我曾在他之外的人之前給他提供食物,也在弟子中與他討論經典。你們帶著有名望的父親的使命,人們都敬仰你們隱逸的風範。相見時我們仍然低聲哭泣,因爲山林泉水之地正是道路艱難、生活睏苦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是屈大均送別湯氏兄弟廻建昌探望其父惕菴先生時所作。詩中,屈大均廻憶了與湯氏兄弟父親的交往,表達了對他們家族的敬重和對隱逸生活的感慨。通過“遼東嘗作客”、“餽食先人外”等句,展現了屈大均與湯家的深厚情誼。而“相見猶嗚咽,林泉正道窮”則抒發了對隱居生活艱辛的共鳴和對友人離別的傷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躰現了屈大均對友情的珍眡和對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