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六惠葛巾

叔夜能含垢,科頭已有年。 飛蓬悲發亂,墮馬愧妝妍。 勞子裁雲葛,爲巾象嶽蓮。 醉來休倒著,珍重竹林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叔夜:指屈大均自己,屈大均字叔夜。
  • 含垢:忍受恥辱。
  • 科頭:不戴帽子,光着頭。
  • 飛蓬:蓬草,比喻散亂。
  • 墮馬:古代婦女的一種髮髻樣式,這裏指婦女的妝飾。
  • 妝妍:妝容美麗。
  • 雲葛:一種輕柔的葛布。
  • 嶽蓮:山嶽上的蓮花,比喻高潔。
  • 竹林:指竹林七賢,這裏比喻高潔的隱士生活。

翻譯

我屈大均能夠忍受恥辱,已經多年不戴帽子,光着頭。 散亂的蓬草讓我感到悲傷,我愧對那些妝容美麗的婦女。 勞煩您用輕柔的葛布爲我裁製頭巾,形狀像山嶽上的蓮花。 醉了之後不要倒着戴,在竹林前要好好珍惜。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屈大均對自己生活狀態的反思和感慨。詩中,「叔夜能含垢,科頭已有年」展現了詩人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長期以來的隱逸生活。通過「飛蓬悲發亂,墮馬愧妝妍」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紛亂世事的厭倦和對高潔生活的嚮往。最後,詩人通過「勞子裁雲葛,爲巾象嶽蓮」和「珍重竹林前」的描寫,寄託了對友人贈予的葛巾的珍視,以及對竹林隱逸生活的珍重和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潔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越。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