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成而方外芥室和尚玉溪道士訪予玉井峯相對啜茶一笑忘言真會一也
攜手孤峯躡紫霞,船來陸到總無差。
從教廬阜傳三笑,要學雙林會一家。
格物隱然參柏子,餋心即是煉丹車。
莫將門戶論分別,鼎踞蒲團且啜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方外:指世俗之外,特指僧道等出家人。
- 芥室:小而簡樸的居室,常用來指僧人的住所。
- 玉井峯:山峯名,具體位置不詳。
- 啜茶:喝茶。
- 孤峯:孤立的山峯。
- 紫霞:紫色的雲霞,常用來形容仙境或高遠的地方。
- 廬阜: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 三笑:指廬山三笑亭,相傳爲東晉時期三位高僧在此相遇而笑,後成爲佛教傳說中的佳話。
- 雙林:指佛教中的雙林樹,即菩提樹,象徵佛教的智慧和覺悟。
- 格物:探究事物的道理。
- 餋心:修養心性。
- 煉丹車:指道教中煉製丹藥的工具,這裏比喻修煉心性的過程。
- 鼎踞:盤腿坐。
- 蒲團:僧道打坐或跪拜時所用的圓形墊子。
翻譯
我們手拉手登上孤峯,踏着紫色的雲霞,無論是乘船還是步行到達,都沒有差別。 儘管廬山的三笑傳說廣爲流傳,我們也要學習雙林樹下的僧人,成爲一家。 探究事物的道理,隱約間參悟了柏樹的智慧,修養心性就是煉製丹藥的過程。 不要用門戶之見來區分彼此,我們盤腿坐在蒲團上,一起喝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僧侶、道士在玉井峯相聚的情景,表達了超脫世俗、追求心靈契合的境界。詩中「攜手孤峯躡紫霞」展現了他們共同追求高遠的精神境界,「啜茶一笑忘言真會一也」則體現了他們心靈的相通與和諧。通過對比廬山三笑的傳說和雙林樹下的僧人,詩人強調了不分門戶、共同修行的理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精神自由和心靈交流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