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贈硯工楊全長句

· 方回
誰鑿山中龍尾石,遍與人間供翰墨。 蛟螭妒嫉互盤踞,鬼神守護勤呵叱。 苟非其人不輕出,似覺天公深愛惜。 磨硯輕寫俗文章,豈不青蠅污白璧。 硯工具眼如玉工,千巖夜見月貫虹。 懸崖深淵致巨璞,氈包席裹箱奩中。 深藏不敢褻天賜,脅取豈無王與公。 脫使捐金動至百,卒未肯售寧固窮。 客行何來身突兀,作字不媚詩有骨。 此翁謂是謫仙人,開匣再拜獻此物。 乃知楊翁亦奇崛,氣高肯爲勢力屈。 劍與烈士得所歸,天下之寶不可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翰墨:指書寫用的筆和墨,也泛指書法或文章。
  • 蛟螭:古代傳說中的龍類生物,這裏比喻龍尾石的珍貴和難以獲取。
  • 呵叱:大聲斥責。
  • 苟非其人:如果不是合適的人。
  • 青蠅污白璧:比喻美好的東西被玷污。
  • 具眼:有眼光,能識別珍寶。
  • 氈包席裹:用氈子和席子包裹,表示珍視。
  • 脅取:強迫取走。
  • 固窮:堅守貧窮,不輕易出售。
  • 突兀:突然,出乎意料。
  • 謫仙人:被貶下凡的仙人,這裏指非凡的人物。
  • 奇崛:奇特而不平凡。
  • 氣高:志氣高昂。
  • 烈士:有志於建功立業的人。

翻譯

誰能在山中鑿出那珍貴的龍尾石,供世間書寫文章。這石頭如同蛟龍和螭龍般珍貴,互相盤踞,彷彿鬼神都在守護,勤加呵斥。如果不是合適的人,它不會輕易出現,似乎天公也深愛惜它。用它輕磨硯臺寫出的文章,怎能不像是青蠅玷污了白璧。硯工的眼光如同玉工,在夜間的千巖中能見到月貫彩虹。他從懸崖深淵中取得巨大的璞石,用氈子和席子仔細包裹,放入箱中。他珍藏這石頭,不敢輕慢天賜之物,即使王公貴族強迫取走,他也不肯輕易出售,寧願堅守貧窮。有客人突然來訪,寫字不媚俗,詩有骨氣。這位老翁認爲我是謫仙人,打開匣子再次拜謝,獻上這寶物。我這才知道楊翁也是奇特而不平凡,志氣高昂,不肯爲勢力所屈。劍與有志之士得其所歸,天下之寶不可忽視。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硯工楊全的非凡眼光和對珍貴龍尾石的珍視。詩中通過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描繪了龍尾石的珍貴和難以獲取,以及硯工對它的珍視和堅守。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硯工高尚品質的讚賞和對天下珍寶的重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藝術和人格的追求。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