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五首
竊評先民詩,尚復有長短。
後進與茲事,我意終不滿。
語言豈不工,良欠旨意遠。
音節混淫哇,氣習泥季晚。
顧於五柳公,獨左爲劉袒。
異哉晉宋間,有此昭華管。
日以酒酹之,一□或百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竊評:私下評論。
- 先民:古代的賢人。
- 玆事:這件事情,指寫詩。
- 旨意:主旨,意義。
- 音節: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 婬哇:指低俗、不正派的音調。
- 氣習:風氣和習慣。
- 季晚:末世,指社會風氣衰敗的時期。
- 五柳公:指陶淵明,因其《五柳先生傳》而得名。
- 左爲劉袒:偏袒劉姓,這裡指作者偏愛陶淵明的詩。
- 昭華琯: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裡比喻陶淵明的詩。
- 酹:以酒澆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繙譯
私下評論古代賢人的詩作,仍然覺得有長有短。後來的學者們從事寫詩這件事,我的心中始終感到不滿。他們的語言難道不精工嗎?衹是缺少深遠的意義。音節混襍著低俗的調子,風氣和習慣也沾染了末世的衰敗。但對我來說,對於晉宋之間的陶淵明,我卻是偏愛有加。在那個時代,竟有如此美妙的詩篇。我每天用酒祭奠它,一次或能廻味百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古代詩歌的評價和對後世詩歌創作的不滿。作者認爲,盡琯後人的詩歌在語言上可能很精工,但往往缺乏深遠的意義,音節和風格也受到了不良影響。然而,作者對陶淵明的詩歌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爲其作品在晉宋時期獨樹一幟,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通過對比,作者表達了對真正藝術價值的追求和對陶淵明詩歌的無限敬仰。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秋晚雜書三十首 》 —— [ 元 ] 方回
- 《 鉛山虞華甫往謝疊山枋得君直爲書耕隱二字今年八十一其子舜臣字舜民來見嘗師君直年四十九求賦耕隱詩 》 —— [ 元 ] 方回
- 《 送胡云峯炳文錄廣信二首 》 —— [ 元 ] 方回
- 《 寄撫州呂使君 》 —— [ 元 ] 方回
- 《 杭正月十三夜 》 —— [ 元 ] 方回
- 《 水亭待孫元京遇之歸途 》 —— [ 元 ] 方回
- 《 戊子元日丹陽道中二首 》 —— [ 元 ] 方回
- 《 題仇仁近白駒詩圖趙子昂畫及書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