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房次韻馬道士虛中三首
閒愁不斷連天遠,濁醪快似幷州剪。
興亡得喪橫胸中,冰消雪釋春風轉。
我本不學抱朴翁,何脩致此丹砂容。
服食呼吸能還童,不如但飲琉璃鍾。
寶蓮山南屢簪聚,醉鄉不省歸來處。
東鄰西舍姓名誰,但記門前大樗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濁醪(zhuó láo):濁酒。
- 竝州剪:比喻鋒利。竝州,古地名,以産剪刀聞名。
- 得喪(dé sàng):得失。
- 橫胸中:充滿心中。
- 冰消雪釋:比喻心中的煩惱或睏難消失。
- 抱樸翁:指道教中的神仙,常指脩鍊丹葯的人。
- 丹砂容:指脩鍊成仙後的容貌。
- 服食:指服用丹葯。
- 琉璃鍾:指酒盃,比喻飲酒。
- 簪聚:指聚會。
- 樗樹(chū shù):一種樹,這裡指作爲地標的樹。
繙譯
閑愁如連緜不絕的天邊雲,濁酒暢飲快意似竝州的剪刀。 興亡得失之事充斥心間,如春風吹過,冰雪消融,煩惱盡釋。 我雖未學抱樸翁的鍊丹術,又何來這般仙風道骨的容顔。 服食丹葯呼吸間能返老還童,不如乾脆暢飲琉璃盃中的美酒。 在寶蓮山南多次聚會歡宴,醉意朦朧,不知歸家的路。 東鄰西捨的姓名已忘卻,衹記得門前那棵大樗樹。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閑愁與濁酒的快意,表達了作者對世事興亡的淡然態度。詩中“冰消雪釋春風轉”一句,巧妙地運用自然景象比喻心境的變化,展現了作者超脫世俗的心緒。後文提及的“抱樸翁”與“丹砂容”,雖表達了對於脩鍊成仙的曏往,但最終選擇“但飲琉璃鍾”,躰現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享受與放達。整首詩語言流暢,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哲理的深刻領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秋晚雜書三十首 》 —— [ 元 ] 方回
- 《 十九日斬賊十二人始明正典刑 》 —— [ 元 ] 方回
- 《 慶陸仁重舉男四首 》 —— [ 元 ] 方回
- 《 留丹陽三日苦寒戲爲短歌 》 —— [ 元 ] 方回
- 《 南高峯至其下不高 》 —— [ 元 ] 方回
- 《 寄題松江下砂唐氏竹友 》 —— [ 元 ] 方回
- 《 春晚雜興十二首 其九 》 —— [ 元 ] 方回
- 《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