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劉元海陵寢
漢統天久絕,漢恩一何深。隔遠魏晉代,猶足收民心。
咄嗟呼韓子,崛起蒲離陰。自雲漢婿甥,赫怒開實沈。
左顧龍在野,右吒虎嘯林。吹噓炎燼餘,五部來謳吟。
阿聰奮餘烈,兩京隨掃平。竊據二紀強,文物有足矜。
我來拜陵寢,悚然振冠纓。風雲渺何許?廢堞餘金城。
賢哉劉淑妃,成此直諫名。在聰未爲疵,假義淵可稱。
孰雲仁義師,可敵不可徵。桓桓祁山舉,一出三輔驚。
天其假公年,載洗六合清。此志竟莫遂,此邦還有成。
所以廣武嘆,痛惜無豪英。山煙知客意,斜日生荒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咄嗟(duō jiē):嘆息聲。
- 呼韓子:指劉淵,字元海,匈奴人,自稱漢室之後,建立漢國。
- 蒲離:地名,劉淵在此起兵。
- 實沈:古代星次名,此處指劉淵的勢力範圍。
- 五部:指匈奴的五個部落。
- 阿聰:指劉聰,劉淵之子,繼承其父位。
- 二紀:古代以十二年爲一紀,二紀即二十四年。
- 悚然(sǒng rán):驚恐的樣子。
- 堞(dié):城牆上的齒狀矮牆。
- 金城:堅固的城池。
- 疵(cī):缺點,過失。
- 桓桓(huán huán):威武的樣子。
- 三輔:古代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 廣武:地名,此處指廣武之戰,劉聰在此大敗晉軍。
翻譯
漢朝的統治已經久絕,但漢朝的恩德卻如此深厚。雖然隔着魏晉的時代,但漢朝的遺民心依然未散。
嘆息着呼韓子劉淵,在蒲離崛起。自稱是漢朝的女婿,威武地開闢了實沈之地。
左邊的龍在野,右邊的虎在林中咆哮。吹拂着戰火的餘燼,匈奴五部紛紛來歸附。
劉聰繼承了父親的餘烈,兩京隨之被掃平。竊據了二十四年,其文化和武功值得驕傲。
我來到劉淵的陵寢,感到驚恐而振作。風雲不知何處,只剩下廢棄的城牆和堅固的金城。
賢德的劉淑妃,成就了直諫的名聲。在劉聰的統治下並非沒有過失,但他的義舉值得稱讚。
誰說仁義之師,可以被敵人征服而不可征伐?威武的祁山一舉,三輔之地爲之震驚。
如果天能延長公的年歲,或許能清洗六合的混亂。但這個志向最終未能實現,這個地區仍有成就。
因此有廣武之戰的嘆息,痛惜沒有英雄豪傑。山間的煙霧似乎理解了我的心情,斜陽照在荒涼的陵墓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劉淵及其子劉聰的歷史回顧,表達了對漢朝遺民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對劉氏父子功業的複雜評價。詩中,「漢統天久絕,漢恩一何深」一句,既表達了對漢朝的懷念,也暗示了漢朝遺民對劉淵的期待。通過對劉淵崛起和劉聰統治的描寫,詩人展現了他們的威武和成就,同時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遺憾。最後,詩人通過對陵寢的拜謁和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英雄逝去、時代變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