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廟懷古

· 王惲
鐵輿動地來,獵火燼九縣。 睢陽東南衝,江淮國所援。 蔽遮不使前,恢復可立見。 二公明此機,死守誓不變。 雖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 最難結衆心,存歿匪石轉。 彼蒼畀全節,誰爲落賊便。 已矣君不忘,握爪掌爲穿。 竟能濟中興,淮海了清奠。 至今忠烈氣,皎皎白日貫。 賀蘭觀成敗,不飲浮屠箭。 殺亡計多寡,此論誠可辨。 我來拜遺像,凜對如生面。 乞靈激懦衷,剸決剛同鍊。 朔風吹樹聲,尚想登陴戰。 暮倚暈月城,悲歌淚如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鐵輿(yú):指戰車。
  • 獵火:戰火。
  • (jìn):燒成灰燼。
  • 九縣:泛指廣大地區。
  • 睢陽(suī yáng):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 江淮:指長江和淮河流域。
  • 蔽遮:遮擋,保護。
  • 二公:指兩位英勇的將領。
  • 蝮螫(fù shì):蝮蛇的毒螫。
  • 解腕:斷腕,比喻犧牲局部以保全大局。
  • 存歿(mò):生存和死亡。
  • 匪石:非石頭,比喻堅定不移。
  • (bì):給予。
  • 握爪:緊握拳頭。
  • 浮屠:佛塔,此處指箭塔。
  • 剸決(tuán jué):果斷決策。
  • (liàn):煉製,比喻鍛鍊。
  • 登陴(pí):登上城牆。
  • 暈月城:月光下的城池。
  • (xiàn):小冰粒,比喻淚水。

翻譯

戰車震動大地而來,戰火燃遍了九州。 睢陽是東南的要衝,江淮是國家的重要援軍。 保護它不被敵人攻破,恢復國土指日可待。 兩位將軍明白這個道理,誓死守城不變心。 即使危險,但保全大局,如同被蝮蛇咬傷而斷腕。 最難的是團結人心,無論生死都不動搖。 上天賜予他們全節,誰會輕易落入敵手。 已經如此,君王不忘他們的犧牲,緊握拳頭,掌心都穿了。 最終幫助國家中興,江淮地區恢復了清明。 至今他們的忠烈之氣,如同皎潔的白日貫穿天地。 賀蘭山見證了成敗,他們不飲箭塔之箭。 計算殺敵多少,這種論調實在可辨。 我來到這裏拜祭他們的遺像,面對他們凜然的生前面容。 祈求他們的精神激勵我的懦弱,使我決策果斷如同鍊鋼。 北風吹動樹木發出聲響,我仍能想象他們登上城牆作戰的情景。 夜晚依偎在月光下的城池,悲歌中淚水如小冰粒般落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代戰爭場景的描繪,展現了兩位將領的英勇與忠誠。詩中,「鐵輿動地來,獵火燼九縣」描繪了戰爭的慘烈,而「睢陽東南衝,江淮國所援」則強調了睢陽的戰略重要性。後文通過「二公明此機,死守誓不變」等句,讚頌了將領們的堅定與犧牲精神。最後,詩人通過「我來拜遺像,凜對如生面」等句,表達了對這些英雄的敬仰與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古代忠烈精神的頌歌。

王惲

王惲

元衛州汲縣人,字仲謀。世祖中統元年爲左丞姚樞徵,爲詳議官。至京師,上書論時政,擢中書省詳定官。累遷爲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錢穀,擢材能,議典禮,考制度,爲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後出爲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見世祖於柳林宮,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成宗即位,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參與修國史,奉旨纂修《世祖實錄》。惲師從元好問,好學善爲文,也能詩詞。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